英國人的別扭
或許來自常年陰沉多雨的天氣,
或許來自隔絕于世的海島環境,
或許來自古典文學和歌劇的熏陶,
或許來自他們曲折復雜的歷史。
他們追求純粹的理性,也追求熾熱的感性,正如一曲冰與火之歌, 在著名的英國黑色幽默與自我貶低式的調侃中追求著最高級的自由。
“我是真理的愛好者,自由的崇拜者,語言、純潔和寬容的祭壇上的慶祝者?!?nbsp;英國的著名作家,喜劇演員,百科全書國寶級人物Stephen Fry這樣總結道。
有過同時接觸英本文書和美本文書的人肯定知道這兩者之間的云泥之別,美本的主文書就是丟給你一張白紙讓你自由發揮,是American Dream最直接的體現,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人;而英本的文書更像是一場需要邏輯、需要思考、需要步步為營的辯論,論題即為“為何你認為你配得上我們的學校?”而破題的關鍵就在于:不要被英國人的高傲嚇到,你應當昂首挺胸地把你自己推銷出去,擺事實,講道理,舉例子,告訴他們:我為我自己感到驕傲,我覺得我配得上貴校。
英本文書需要你用最冷靜、最收斂的手段,去表達自己最能觸動人心的熱情。他們不希望看到一篇全程都在抒情的技術散文,太空洞,缺乏專業性;他們也不希望看到一篇冷冰冰的實驗報告,太無趣,缺乏獨特性。他們不希望看到你太高調,像一只開屏的孔雀一樣炫耀自己的成就,他們希望看到的是“show not tell”,這條寫作的黃金準則:在你描述你實際做過的事情中暗戳戳地展示你的優秀。在這方面,黃同學就是完美平衡冰與火的典范。
一般來說,英本文書是非常簡單的三段式:開頭,中間,結尾。
開頭講述你對該專業的興趣起源,啟發,是一切的開始;
中間段是重頭戲,你需要證明你真的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你在該專業領域都學習了什么?做過什么相關的實習,研究?從中收獲了什么,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觸?
結尾一般都是圍繞著why school進行,你為何想要去英國的這個學校學習該專業,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何規劃?
這就好比一道經典的three course meal,前菜、主菜、甜點必須相輔相成,由同一個主題串聯,給品嘗的人最佳的視覺、味覺、嗅覺感受。你不能從頭到尾都是議論文,都是硬菜會讓人消化不良;也不能從頭到尾都讓人喝湯,沒有實質性食材的清湯寡水難以讓人有滿足的飽腹感。
黃同學給我的初印象就是,她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并且對自己手頭握著的籌碼:她的成績,她的實習,她的研究經歷,以及她對經濟統計的熱情,感到非常自信。如果把寫作英本文書比作料理一道米其林三星級別的three course meal,那黃大廚在第一步原材料的準備上就已經抽券在握,用的都是最高級的食材。這也是很多學生的一道虎門關,俗話說巧婦難成無米之炊,你首先得有東西可以寫,才能去向英國的學校證明你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是如果仔細看一下黃同學的活動經歷,其實她并不是一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并沒有什么大廠實習經歷,或是跟著著名的導師發表過什么論文,除了一些競賽的經歷,她最大的亮點在于她的自主性:從她對奶茶的愛好出發,她從數學經濟的角度出發,思考為何她最喜歡的奶茶店在疫情期間會倒閉,有多少實體店經歷了相同的命運,我們又該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她將她的想法付諸行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訪問、調查,并用專業的軟件進行了數據分析,得出了她的看法。她并沒有止步于此,還額外將研究結果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國際形勢,從自己的實際經歷出發,擴展到更廣、更深的話題上,俗話說就是格局打開。
誰不喜歡喝奶茶?除非我這種喝了奶茶會因為咖啡因攝取過多整晚都睡不著,只能靠打游戲度過漫漫長夜,所以很少喝的人。但是能夠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發現特殊的切入角度,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知識,才是黃同學脫穎而出的關鍵。她不需要借助大公司的名牌,也不需要名師的加成,只靠自己也可以成就自己。

我們回頭看一下黃同學的履歷,不難發現她對經統專業的興趣已經貫穿了她的學生年代: “媽媽從事數據分析的工作,從小耳濡目染;從小在數學和經濟這兩門課上就有不俗的成績;平時一直喜歡聽經濟相關新聞,對于全球經濟狀況有著較好的了解,課余時間也會購買一些基金賺點零花錢;參加過NEC(National Economics Challenge), EEO (European Economics Olympiad)等經濟競賽,學到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拍攝過經濟相關短片參加video challenge,關于荷蘭上世紀的郁金香泡沫,飾演男主母親,一個因為經濟蕭條負債累累不堪重負自殺的可憐女人,查找了很多相關史實,對通貨膨脹有了新的認知?!?/p>
盡管黃同學在文書中并沒有大肆直抒胸臆,表達她對數學經濟有多么多么愛得深沉,但是她的行動已經闡釋了一切:她有這份如火的熱情,也有這份如冰的堅毅和執著,讓她可以有資本對ucl說 “我配得上你”。
此外,黃同學也在文書中囊括了她豐富的興趣愛好,表明她并不是一個只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表演,攝影,繪畫,騎車,徒步,她是一個用自己的雙眼和雙手去感受世界,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才能去回饋世界、幫助世界的人,哪怕英國人再怎么別扭,他們也會欣賞這種純真的年輕人。英國的大學正是這種純粹的教育圣地,它與任何投機取巧都無關,它是真正教書育人的地方,它自然會珍惜黃同學這樣的人。
火教會我們進取,教會我們一切都取決于我們的下一步行動;
冰教會我們謹慎,教會我們看清腳下再邁出步伐。
英本文書的精髓便在于將二者結合,懂得突破而又不冒失,學會審慎而又不固步自封。黃同學在這樣的框架中譜寫了一曲完美的冰與火之歌,獲得了UCL招生官的滿堂喝彩。
然后如愿的拿到了她心儀院校的offer,恭喜我們的黃同學~~
